為了邊疆群眾日子像糖一樣甜!–記德宏州甘蔗科學研究所所長張永港
作者:李俊臣
三十二年如一日,張永港扎根蔗糖生產第一線從事甘蔗綜合技術研究、示范推廣和科研管理工作,用辛勤的汗水滋潤著德宏蔗糖業的發展和進步。
張永港現任德宏州甘蔗科學研究所所長、甘蔗技術推廣站站長,國家糖料產業技術體系德宏綜合試驗站站長,也是德宏州甘蔗新品種選育創新團隊負責人。多年來,他先后主持實施完成國家、省、州科研、推廣項目100多項,自選項目80余項,培訓甘蔗科技人員和蔗農1.9萬余人次,在甘蔗新品種、新技術的研究與推廣應用及科技培訓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先后榮獲國家、省、州科技成果獎33項,其中,農業部豐收一等獎2項,省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三等獎5項,省優秀發明創造二等獎1項,省星火三等獎1項。16次被評為省、州先進個人和優秀共產黨員,2010年獲德宏州第二屆突出貢獻二等獎,2018年獲州政府津貼、入選省委聯系專家,2019年獲省政府津貼。
在張永港及其團隊的不懈努力下,德宏州甘蔗品種結構不斷優化,蔗區品種結構更加合理。其間,他組織引進甘蔗品種上千個,成功篩選出30多個新品種,累計示范推廣1200多萬畝,實現了全州三次重大的品種更新換代。同時,使蔗區主栽品種控制在10個左右,早熟高糖優良品種比例大幅提升,并建立了《德宏州甘蔗品種數據庫》,實現了資源共享。組織選育的品種通過國家鑒定1個、省級審定4個、州級審定2個。參與完成的《抗旱甘蔗新品種及配套技術推廣應用》項目獲2011—2013年全國農牧漁業豐收獎一等獎。
為加速甘蔗優新良種的繁殖速度,張永港帶領團隊深入田間地頭開展甘蔗良種快繁技術的推廣,先后采用甘蔗單芽育苗移栽技術、甘蔗單芽直播技術及引進《甘蔗組培育苗工廠化生產技術》等快繁技術加速甘蔗良種繁殖。通過與州內各糖廠直接合作,利用組培和甘蔗單芽直播快繁技術,開展對新臺糖20號、粵糖93-159、新臺糖22號等良種快繁工作,使早熟高糖良種快速應用于生產,促進全州蔗糖產業發展。特別是工農性狀兼優的粵糖93-159的推廣應用,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累計推廣面積300余萬畝,為全州蔗糖生產各項指標居國內前列發揮了重要作用。
張永港致力試驗研究,形成了一套甘蔗地下害蟲綜合防控技術在蔗區推廣應用,使我州甘蔗地下害蟲得到有效控制,降低了蟲害損失。該技術獲2011年省科技進步三等獎,形成了一套根施防治甘蔗害蟲的綜合防控技術,省工省時、防控時間長、效果好,結束了傳統的噴霧防治甘蔗葉面害蟲的歷史。目前,我州年應用面積達60萬畝以上,累計應用面積達420萬畝。
張永港帶領團隊與制糖企業廣泛開展合作,全面開展甘蔗植保、品種、栽培、機械化及科技培訓等技術合作,真正做到科技為蔗農、為生產服務。與制糖企業共同把新品種、新技術送到田間地頭,對蔗農進行面對面、手把手的服務指導。通過技術合作,企業的需求得到解決,蔗農的甘蔗生產管理水平得到提高,科研成果得到及時轉化,科技隊伍得到鍛煉,素質得到提升,雙方實現了共贏。1999年至2005年為全州各糖廠提供新臺糖20號、新臺糖22號、粵糖93-159等良種組培苗80多萬株,同時與芒市、勐養、平原、盞西等糖廠合作開展以上良種單芽直播快繁技術,直接示范2000多畝;2006年至2018年來先后與德宏英茂公司、隴川糖廠等企業開展甘蔗地下害蟲、螟蟲防治、甘蔗農機農藝融合等技術合作,加速了甘蔗地下害蟲、螟蟲綜合防控技術、新型農藥根施防治甘蔗葉面害蟲技術、甘蔗豐產栽培管理、甘蔗生產機械化等技術和新品種的推廣應用。
張永港還帶領團隊與景哏村建設甘蔗良種、技術展示基地221畝,借助國家糖料產業技術體系在五縣(市)建設示范基地4160畝,示范推廣品種18個,推廣實用技術10項,推廣面積達300多萬畝。示范基地成為新品種、新技術的展示窗口和甘蔗科技培訓現場,輻射帶動企業和蔗農應用新品種、新技術,促進產業提質增效、健康發展。
2011年,張永港被國家農業農村部聘為國家糖料產業技術體系德宏綜合試驗站站長。他圍繞國家體系重點任務,認真組織開展了甘蔗生產全程機械化配套農藝技術研究,使我州甘蔗生產全程機械化技術應用取得突破性進展。甘蔗整地機械化技術得到普及,小型機械中耕培土年應用面積達25萬畝以上;篩選出適宜的宿根蔗鏟蔸機在蔗區擴大示范,2018年全州機松蔸、鏟蔸面積達30萬畝;2CZX-2型甘蔗種植機配套農藝技術的完善成熟,加速機種技術的推廣應用;篩選出3款適宜我州的甘蔗收割機在蔗區擴大示范應用,2018/2019榨季全州共機收甘蔗1萬余畝6.35萬噸。同時,研究形成以全膜覆蓋、緩釋肥、緩釋長效新型農藥根施等技術集成的旱地甘蔗輕簡高效栽培技術,節本增產效果顯著,在蔗區上得到迅速推廣,有效促進旱地甘蔗的可持續發展;研究形成甘蔗寬膜雙溝覆蓋輕簡綠色環保高效栽培技術,在水田、壩地及平緩坡地示范應用,節本增產增收效果明顯,促進甘蔗產業提質增效,綠色發展,2019年示范應用2萬余畝;試驗篩選出沙壤土以套種馬鈴薯、西瓜,粘性土以套種玉米、大豆等作物為主的適應我州甘蔗間套種技術模式,年應用面積2萬畝以上,大大提高了蔗田的綜合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