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 張廣權 林自龍 江瑋
夏日,走進廣西興桂紙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興桂紙業”)車間,成車的甘蔗渣正被有序運送。這些昔日糖廠廢棄物,如今成為造紙的“主角”。
依托廣西糖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糖集團”)旗下13家制糖企業每年穩定供應的約50萬噸蔗渣原料,興桂紙業實現了蔗渣漿滿產達產,為廣西糖業循環經濟開辟了新路徑。
圖為興桂紙業生產的漂白蔗渣漿板。羅寶珍 攝
2024年以來,興桂紙業聚焦12項關鍵技改項目,從鍋爐、管道到制漿、發電系統,全面推動智能化與綠色化升級,助力企業實現扭虧為盈,并在綠色轉型方面取得顯著進展。
“甘蔗渣中富含纖維素,是優質的造紙原料。”興桂紙業總經理劉政宏介紹,經過洗滌、蒸煮、漂白、篩選等一系列精細工序,蔗渣變身潔白漿板,資源利用效率顯著提升,真正做到一根甘蔗“吃干榨盡”,推動糖業循環經濟產業鏈的發展。
技改絕非簡單的“零件替換”。在熱電車間,興桂紙業鍋爐工段長楊帆指著操作屏上“生物質摻燒比例56.6%”的數據說:“過去這臺鍋爐每天燒的煤能堆滿半個籃球場。現在摻燒生物質燃料,最多一天消耗360噸,蒸汽成本每噸降了17元,僅去年下半年就省下254萬元。”這大幅減少了煤炭消耗和碳排放。
這只是興桂紙業技改浪潮的一角。制漿車間升級篩選設備后,紙漿塵埃度降低,訂單量明顯增長;堿回收工段僅靠一臺新型真空泵就能穩定運行,每天節電2800度,年省電費70萬元;污水處理站新增的“超級空調”冷卻塔,將污水穩定降溫至38℃—40℃,提升處理效率、降低成本并消除環保隱患。
“現在菌種活性提升,處理成本下降,環保隱患消除,投入太值了。”興桂紙業制漿車間副主任江躍平在冷卻塔旁說。類似的“破局”在廠區比比皆是:1#汽輪機冷油器改造后運行溫度恢復正常;堿爐重筑爐襯徹底解決了安全隱患……每一項成果都凝聚著技術團隊反復的推敲與調試。
工藝優化與政策支持則為技改注入“活水”。通過對堿爐入爐黑液固形物含量的精準控制,產汽量提升,相當于“每天少燒半車煤”,動力成本下降,排放改善。2024年,興桂紙業兩個節能項目獲得廣西壯族自治區專項資金支持。“這不是簡單‘輸血’,而是為創新‘點火’,讓我們在新技術投入上更有底氣。”興桂紙業總經理劉政宏說。
轉型成效清晰可見:2024年下半年日產漿量達400噸,全年產漿11.96萬噸;蔗渣漿成本每噸降低466元,2025年上半年實現扭虧并穩定生產。
未來藍圖已經展開:自動化智能化車間建設推進中,工人可輕點屏幕監控整條生產線;3#鍋爐生物質改造、制漿壓榨機升級等項目正籌備實施,目標物盡其用。預計到2026年,通過關鍵技改,產能將提升,生產成本將大幅下降。
“興桂紙業的技術改造與甘蔗渣造紙項目,是集團踐行綠色循環發展理念的關鍵一步。”廣糖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興桂紙業董事長李慈軍表示,集團將持續加大在技術創新、設備升級上的投入,深挖蔗渣價值,以科技創新驅動廣西蔗糖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邁進,實現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雙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