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提示:近年來,南寧糖業持續開展制糖產業質量提升行動,嚴把食糖質量安全關,構建了從原料蔗種植、生產制造到倉儲銷售環環相扣的“從農田至餐桌”全程質量控制體系,保障消費者“舌尖上的安全”。
中新網廣西新聞3月15日電(勞艷燕)一掛白色“瀑布”嘩嘩落下,新鮮出爐的白糖緩緩送往自動裝包車間。在輸送帶的振篩作用下,晶瑩潔白的食糖微微起伏,成了南寧糖業明陽制糖公司成糖車間里最明亮的色彩。
新鮮出爐的白糖需經5道振篩工序后送往裝包車間。林南英 攝
5段高頻振篩輸送帶,既是快速降溫防止糖粒結塊,亦是確保白糖質量。近年來,南寧糖業持續開展制糖產業質量提升行動,嚴把食糖質量安全關,構建了從原料蔗種植、生產制造到倉儲銷售環環相扣的“從農田至餐桌”全程質量控制體系,保障消費者“舌尖上的安全”。
嚴把原料“基礎關”
下種、施肥、培土……在南寧市江南區蘇圩鎮那海村,蔗戶雷立波奔忙于田間,趕著春光搶種甘蔗。“這些年大家都用藥肥,有利于甘蔗生長,也不會有化學殘留。”雷立波說,與之簽約的南寧糖業明陽制糖公司,對化肥、農藥使用有明確規定要求,技術人員會每年組織培訓指導用肥技巧。
原料,是保證產品質量的基礎。南寧糖業出臺了《關于印發南寧糖業股份有限公司綠色食品(A級)糖料甘蔗種植技術規程的通知》,對原料蔗種植蔗地選擇、肥料使用原則、甘蔗施肥用量與施肥時間方法、病蟲草害防治等作出嚴格規定。同時,每年安排農務技術人員深入田間地頭,組織蔗農開展培訓,并加強田間檢查與指導,貫穿從“種”到“管”的甘蔗生長全過程,讓“綠色種植”理念深入人心,從源頭上保障食糖安全。
嚴把生產“核心關”
一根甘蔗從入廠,到成品白糖裝包,需要大約20小時,歷經壓榨、澄清、濃縮、煮糖、分蜜、成糖等多道工序,任一環節出現問題,都將直接影響白糖成品質量。
“原料、人、機器設備、生產工藝、環境,五大要素缺一不可。”南寧糖業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制定工藝指標、實施技改項目等,公司如今已經實現從入廠壓榨到自動裝包、碼垛的連續高效生產,為保證白糖質量安全提供了重要支撐。
在機器設備方面,南寧糖業先后實施白砂糖干燥、裝包技術升級改造、壓榨全過程DCS自動控制系統技改項目、制煉煮糖、分蜜、成糖自動集中控制系統技改項目等,實現了各工序的連鎖控制,確保了設備運行安全率和工藝指標的提高。
南寧糖業嚴格按照質量管理體系、食品安全管理體系等標準,對進廠原料蔗進行嚴格質檢把關、嚴格人流物流管理、出廠成品食糖實行微生物檢測等,實現了對食糖生產過程的全品質控制,有力筑牢了食糖生產安全防線。
嚴把人員“素質關”
投粉、采樣,煮糖工謝金萍只需肉眼觀察,就能判斷底料濃度、結晶狀態,隨之調整煮糖罐的相應參數。“不要小看這個動作,白糖成品質量好壞,與煮糖工的責任心、技術熟練程度息息相關。”在明陽制糖公司,煮糖工是全廠最有經驗的技術工,大多有3—5年以上煮糖經驗。制糖期間,公司還通過對每罐糖的含糖量、微生物等指標檢測,對煮糖工的出糖品質實施考核評分,形成“在做中學”、“在做中比”的良好氛圍。
保障食糖質量安全,人員素質過硬是關鍵。一直以來,南寧糖業嚴格落實持健康證上崗和清潔區人員消毒穿戴制度,確保生產操作無污染;組織開展技能培訓、崗位技能比武等,不斷提升職工操作技能和水平,提高產品質量。
多年來,南寧糖業先后榮獲全國用戶滿意產品、全國綠色食品示范企業、中國質量之光質量標桿企業示范等榮譽稱號。南寧糖業有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將繼續開展制糖產業質量提升行動,致力于生產高于國家標準的食糖,擔起保障食糖安全的責任,讓放心食糖走向千家萬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