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DA ORGANIC 是指美國農業部(USDA) 頒發的有機產品認證。它代表著符合美國國家有機計劃(NOP) 規定的有機生產和加工標準的農產品和食品。獲得USDA 有機認證的產品,從原材料到生產過程,都必須經過嚴格的審核,確保符合高標準的有機農業實踐,不含人工合成的有害物質,并對人體無害。
特朗普關稅威脅巴西有機糖產業–美國終止長期配額,有機糖產品征收近100%關稅
據巴西媒體報道,特朗普的貿易戰正將巴西的有機糖產業置于嚴重風險之中。
美國是巴西有機糖產品最大的出口市場,約一半的產量出口至美國,目前面臨征收高額關稅。
此前宣布,除了對巴西出口產品新增50%的關稅外,特朗普還宣布終止一項已實施二十多年的21萬噸有機糖免關稅配額。沒有了這項配額,出口商將面臨每噸357美元的稅費——相當于48%的關稅。若與巴西的50%“國家”關稅稅率相結合,進入美國的巴西有機糖總稅負可能高達98%。
巴西有四家主要的有機糖生產商:Native(巴爾博集團)、Jalles Machado、Goiasa和Adecoagro。它們每年的總產能達28萬噸,去年向美國出口了14萬噸。
然而,這種依賴是相互的。美國消費的所有有機糖都依賴進口——每年約30萬噸,占全球58萬噸市場的一半以上。去年,巴西供應了美國進口量的46%,緊隨其后的是哥倫比亞(8.5萬噸)、阿根廷(5.1萬噸)和巴拉圭(2.8萬噸)。
歐洲的重演
巴西曾向歐洲出口有機糖,但在歐盟與哥倫比亞、秘魯和厄瓜多爾簽署自由貿易協定后,巴西失去了競爭力。該協定給予哥倫比亞免關稅準入,而巴西出口商則繼續面臨每噸414歐元的關稅——這實際上將巴西擠出了市場。
咨詢公司Datagro的分析師稱:“如果美國征收50%的(有機糖)關稅,我們可能會重蹈在歐洲的覆轍?!?/p>
得益于關稅優勢,即使價格更高——比巴西國內水平高出30%——哥倫比亞的糖仍在歐洲獲得了市場份額。這種競爭力推動了哥倫比亞有機糖產業的擴張。
在巴西業界,彌漫著不滿的情緒。生產商們強調,他們曾是開拓海外有機糖市場的先驅。巴爾博集團的CEO巴爾博回憶說,30年前,是美國公司主動找到他們,希望建立長期的供應關系。
“三十年前,我們的客戶每年需要300噸。如今,他們需要8000噸。有些公司每年訂單增加1000噸。沒有現成的供應可以滿足這種需求,”巴爾博先生說。
巴爾博先生指出,與傳統糖不同,有機糖需要嚴格遵守各國不同的認證標準,這帶來了高昂的成本和運營復雜性。目前沒有統一的認證體系。
為了達到這些有機標準,巴西的糖廠不得不徹底改造其農業和工業流程,轉向使用生物投入品并杜絕化學品。甚至工廠設備也進行了升級——金屬部件被更換為不銹鋼,并安裝了專門的包裝線,以滿足像Native旗下S?o Francisco糖廠這樣出口74個不同國家的需求。
沒有B計劃
據悉,巴西的有機糖沒有可行的替代市場。“這是一個獨特市場,依賴于重視有機產品的消費者。亞洲尚未形成穩定的需求,而非洲則不在考慮之列。國內消費也十分有限——每年僅約1.2萬噸,占巴西全國食糖消費總量的0.2%?!卑蜖柌┭a充說,國內食品制造商對有機糖興趣不大。
近來,受全球需求推動,有機糖價格有所攀升,其相較于傳統糖的價格溢價已從歷史上30-35%的區間擴大至50%以上。
但巴爾博先生表示,如果沒有對美國的出口,僅靠擴大國內供應不足以維持盈利。“沒有了美國的4萬噸購買,我無法支撐目前的成本結構,將被迫關閉糖廠”。
巴爾博先生認為,短期內,由于美國本地庫存低且全球供應有限,美國買家將繼續從巴西采購。然而,如果關稅持續存在,巴西的有機糖產業可能在“五到六個月內”被迫停產。
對于Native旗下的S?o Francisco糖廠來說,由于其成本基礎過高,轉而生產普通糖并非一個可行選項。該糖廠目前雇傭了2000名員工——是普通糖廠的兩倍。
注:以上內容為巴西媒體報道。
云糖網評論文章
美國關稅大棒下的“甜蜜”犧牲品:巴西有機糖產業的生存危機
美國市場有機蔗糖的零售價高達8.79美元/2磅,約人民幣63元。1磅=0.45 kg
一紙關稅令,足以讓一個經營三十年的“甜蜜事業”品嘗到最苦澀的滋味。
特朗普說變就變的關稅對巴西有機糖產業造成毀滅性打擊。
短視的貿易保護主義可能摧毀一個30年來基于信任、合作和長期投入而建立起來的產業。
這不僅是對貿易伙伴的打擊,更是對全球可持續農業發展的嚴重挫折。
巴西有機糖產業與美國市場的關系,遠非“誰買誰賣”那么簡單。正如報道中Native公司CEO所言,這是一段長達30年的合作關系。當初是美國企業主動尋求合作,雙方共同開拓市場,建立起一種罕見的“需求驅動”模式。
巴西糖廠根據美國買家的需求預測來投資、生產和創新,投入巨資改造農田和工廠,以滿足嚴苛且多樣的國際有機產品認證標準。
這是一種深度捆綁、相互依存的共生關系。
然而,近乎100%的懲罰性關稅如同一把利刃,決絕地斬斷了這條維系已久的紐帶。這背后暴露了貿易保護主義最野蠻的一面:它無視商業邏輯、無視歷史合作、無視市場規律。
這種做法不僅傷害了巴西生產商,最終也將反噬美國自身。
關稅壁壘的建立,意味著美國消費者將面臨價格飆升或供應短缺。這種“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策略,傷害的是本國消費者的選擇權和生活成本。
巴西有機糖產業曾因歐盟與他國的自貿協定而被排擠出歐洲市場,這一慘痛教訓說明,在高度全球化的今天,任何一個依賴單一市場的利基產業都極其脆弱。然而,美關稅大棒的打擊更為沉重,因為它來自一個最緊密的合作伙伴。
在全球化合作日益緊密的今天,用孤立主義和關稅壁壘來解決問題,只會制造更多的問題。它破壞的不僅是供應鏈,更是來之不易的信任鏈和價值鏈。
對巴西有機糖產業而言,短期內可能需要尋求政府間對話,同時加快開拓新興市場,推動國內消費增長。從長遠看,建立更為多元化的市場結構,將是增強產業韌性的關鍵。
只有堅持開放合作,才能實現真正的互利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