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盡管春雨迷蒙、寒冷依然,但在廣西武宣縣思靈鎮思朝東村新打造的“雙高”糖料蔗基地里,五六臺農機已在翻挖桉樹根、犁地、運肥……
“這片耕地有1138畝,之前群眾種的是尾葉桉,目前已經清理500多畝,天氣放晴就可以犁耙開行種植甘蔗了。”思靈鎮相關負責人介紹說。思靈全鎮耕地面積6萬多畝,近年來有部分群眾在耕地范圍內種植尾葉桉,并有蔓延全鎮的趨勢。去年12月黨中央召開農村工作會議后,思靈鎮即加強推動耕地保護工作,發動群眾清理尾葉桉改種植甘蔗,計劃分8個片區打造 “雙高”糖料蔗基地1.2萬畝,目前已完成5300多畝,力爭4月上旬全部種上高產高糖甘蔗。
連日來,筆者還在該縣祿新、金雞、三里等鄉鎮走訪看到,新打造的甘蔗基地里,群眾在忙著犁地備耕,一片忙碌的春耕景象。
據了解,該縣是國家糖料生產基地縣和廣西糖料蔗生產重點縣,然而近年來,由于蔗糖價格市場波動,許多群眾利用耕地種上尾葉桉樹,甘蔗種植面積遞減,“甜蜜事業”面積有所下滑。
為貫徹落實上級決策部署,遏制耕地非農化,破解糖料蔗發展難題,2021年11月,該縣出臺《全面清理占用甘蔗保護區、基本農田種植尾葉桉等非糧作物三年行動工作方案》,要求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以守住甘蔗保護區和永久基本農田控制線為目標,通過開展縣域范圍內占用甘蔗保護區、基本農田進行種植尾葉桉等非糧作物違法行為整治,遏制耕地非農化和毀壞耕地耕種條件的違法行為。
“縣委、縣政府將‘桉退蔗進’作為落實田長制的主要工作來抓,建立了黨政主要領導帶頭抓、分管縣領導具體抓、鄉鎮領導專門抓、村干代表直接抓的工作機制,實行縣包鄉、鄉包村、村包屯、屯包戶‘四包’責任制,確保‘桉退’治理顯成效。”縣委副書記陳禮鋒介紹道。
“之前看到隔壁家種了尾葉桉,我就種了,耕地種植尾葉桉,影響很大,現在糖廠有清桉補貼,我們都樂意清理。”祿新鎮上堂村古朵屯農戶陸世朵告訴筆者,他家三兄弟共種植有10畝多尾葉桉,目前已基本清理完畢。據悉,古朵屯共規劃“桉退蔗進”片區1700畝,基地清桉工作正在加速推進。
“桉退”后,該縣順勢開展培育種蔗潛力地塊和土壤改良項目工作,由糖企免費提供濾泥、蔗渣等培育地力、改良土壤,以守住耕地土壤安全,穩住糧食安全基本盤。
“制糖企業每畝補貼可達1000元。”該縣糖業發展局專職副局長廖相安介紹,該縣還引導博宣、黔江制糖兩家糖企反哺蔗農,企業提供全程機械化機具、技術支持,對承擔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任務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戶給予獎補。
據統計,武宣縣目前已打造了6個千畝連片示范基地,培育改良地塊面積16263畝,實施“桉退蔗進”面積2.3萬畝。(來賓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