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日報 記者 簡文湘 通訊員 韋萬春 周 磊
3月16日,在廣西龍州縣水口口岸,一輛輛滿載中越合作種植原料蔗的越南大貨車有序通關。水口海關綜合業務科關員測量司機體溫并辦理入境登記手續,車輛經消毒后,海關植物檢疫人員對甘蔗進行現場檢查,以確保車輛安全入境,原料蔗快速通關。隨著當天最后一批越南原料蔗車輛入境,本榨季從越南入境原料蔗已全部結束。
據水口海關綜合業務科科長高飛翔介紹,水口海關全程嚴密監管,本榨季從水口口岸、科甲互市點共進境越南原料蔗1.7327萬噸、貨值617.6萬元,沒有植物檢疫性有害生物等其他疫情發生,確保了口岸安全。
廣西崇左市龍州縣和越南高平省下瑯縣合作種植的原料蔗,今年春節前就已是入境高峰,但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原料蔗進口暫停。南寧海關所屬水口海關在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同時,全力支持企業復工復產,經與越方會晤并達成協議,全面恢復了雙邊進出口業務。其原料蔗從口岸入境后,直接運到龍州縣糖廠壓榨制糖,有效緩解了制糖企業原料蔗供應緊張的局面。
崇左被稱為“中國糖都”,但僅靠當地的耕地很難滿足加工廠甘蔗原料的需求,而鄰近的越南高平省下瑯縣有豐富的土地資源,土質非常適合甘蔗生長。
2007年,廣西崇左市龍州縣政府與越南高平省下瑯縣簽訂合作種植制糖原料蔗項目協議,雙方計劃合作種植制糖原料蔗1000公頃以上,由越方提供土地及人力資源,中方提供良種、化肥、農藥、農膜、農業機械等生產物資,派專家指導當地邊民種植技術,并回收所種植的原料蔗。項目啟動以來,每個榨季都有約3萬噸的下瑯縣原料蔗進口到龍州糖廠壓榨。該項目的順利開展,為中越農業合作帶來了可喜的前景,對進一步促進雙方邊境地區經濟發展、邊民脫貧致富、維護邊疆和諧穩定具有重要意義。
據水口海關關長閻廣生介紹,該關認真落實中越合作種植糖料蔗項目的實施,做好出境蔗種和進境原料蔗的口岸監管工作,制訂監管方案。在甘蔗榨季,水口海關根據我國《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等法律法規要求,加強對進境甘蔗口岸現場檢疫的監管,要求入境甘蔗不帶泥土、蔗葉、雜草和昆蟲等,并根據情況抽取甘蔗樣品進行農殘檢測,對運輸車輛進行消毒。同時,水口海關要求入境甘蔗必須按照指定路線,運到經海關備案登記的糖廠加工。
由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春節后原料蔗進口一度停止,這對企業復工復產造成一定的影響。為此,水口海關做好穩外貿措施落實,制定恢復互市業務預案,幫助企業、邊民合作社復工復產。該關指定專人收集境外疫情信息,密切關注國際疫情發展態勢,協調龍州縣相關單位、水口口岸聯檢部門開展應急處置演練,完善防護條件,做好疫情防控。同時,該關加強口岸一線登臨檢查,完善檢疫設施設備,對入境人員嚴格“紅外體溫檢測+復測”監管流程,堅持口岸監管“3個100%”要求,強化一線宣傳,提升進出境人員防控疫情輸入意識及個人防護水平。
“甘蔗不耐久存,需要及時入廠加工,否則容易腐壞變質、糖分丟失,影響出糖率和成糖質量。”水口海關綜合業務科副科長涂浩介紹。為加快原料甘蔗通關時間,保證甘蔗新鮮度,水口海關在提前審結模式的基礎上,積極研究實施“集中申報”進境申報方式。2019年,南寧海關“H986集中審像”改革正式啟動,水口海關成為首批試點口岸,并率先在水口口岸安裝啟用H986設備。經過中越雙方的努力,3月3日,水口口岸越南原料蔗恢復進口,當天就進口103噸;3月5日,龍州縣科甲互市點也首次進口越南原料蔗共152.08噸。
“甘蔗榨季以來,我們公司每天代理報關進口的甘蔗均有300噸左右。水口海關為企業進口越南甘蔗提供了暖心服務,到企業召開宣講會,講解進口甘蔗流程,讓我們少跑了很多路。現在通關速度大大提升,即使是高峰期,從申報到入場、離場,整個通關環節從過去的半天縮短到半小時就可以完成,節約了企業的運營成本。”龍州首興貿易有限公司負責人農文彥說。